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美育之花 尽情绽放——我校《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美术课程创新实践探究》被认定为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

[日期:2024-03-26] 来源:  作者: [字体: ]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北京市关于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提升学校课程整体建设水平,以课程为核心促进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发现、总结和推广区域及学校课程建设成果和典型经验,北京市开展了2023年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征集认定活动。经学校推荐,西城区遴选,北京市教科院课程教材中心评审,最终我校美术组赵先好、温浩江、杨玉彤、郭悦老师开发的《美育之花尽情绽放——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美术课程创新实践探究》课程被认定为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

课程理念

在课标的指导下,着眼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合理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以美育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美术学习。综合运用美术学科及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高中生必备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程相关模块的创新改革,运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等教学方式与思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及课程目标,最终形成我校美术学科特色课程。

 

课程目标及学科核心素养的细化及呈现

依据课程内容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促进高中培养模式转变,构建开放性、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等指导思想。

美术核心素养能力的养成是循环上升的过程,高中第一学年重点培养学生“发现美”,第二学年“欣赏美”,第三学年“表达与创造美”。通过“艺术分享”、“美术馆之旅”、“主题研究”、“绘画广角”等活动,以及“水墨回中”和“印象回中”等单元化校园主题绘画特色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们进行临摹或创作,用绘画语言及工具材料等进行美术表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美术核心素养的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等能力。

 

课程内容梳理及系统性、结构化呈现

在教育部关于艺术教育的最新精神中,特别强调了“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道德情操,培养民族情感,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成长”。

 

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我校高中特色课程,通过“艺术分享”、“美术馆之旅”、“主题研究”、“绘画广角”等课程形式,以及“水墨回中”和“印象回中”等单元化校园主题绘画特色课程,增强学生们对相关绘画的基础理论探究,个性表现等活动,增强对绘画的鉴赏和品评能力,美术核心素养的美术表现、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能力。

1)艺术分享

我校高一、高二年级,每节美术课堂的前5分钟,为各位同学的“艺术分享”时间。充分尊重学生对于艺术表达的个性,鼓励他们充分展现自我并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

课前“艺术分享”活动,依附于高中必修课程《美术鉴赏》。其知识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共六个单元17个主题,分别为美术鉴赏基础、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民间艺术、中国现代艺术等六个单元。坚持引导学生从以下四点进行分享,①内容描述②形式分析③画家意图④作品评价。

双新背景下的美育教学,对于学生美育个性的充分展示、理解与充分尊重,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很容易能让学生对自己分享的感兴趣的内容记忆犹新,更充分解决了对美术鉴赏等教学模块教学重视不足或学习形式单一等问题。

 

2)美术馆之旅

“美术馆参观”可以促使学生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犹如人在画中游、在美中行,在美术馆中就可以不分国界地穿越时空,进行欣赏和游历,通过眼前亲自看到的作品与艺术大师对话交流。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促进审美判断、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的达成,解决了教学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同学们每学期可以参观1-2次,还可以利用寒暑节假日等假期走进更多的美术馆或博物馆。

线上“亚洲美术之旅”、“欧洲美术之旅”、“非洲美术之旅”等部分为线上参观选做内容。同学们还尝试做了“手账”本,将各大洲的名胜古迹、艺术特色、美食等都“一网打尽”。

3)主题研究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宽。探究艺术作品就像社会的一面镜子,它以自己的审美语言和艺术魅力影响着学生们的思想。在细致、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学生极大地发挥了自我主观能动性,全面调动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在极富个性的审美基础上,提高了综合素养,逐渐形成了个人的美术鉴赏认知报告,解决了教师教学模式单一、固化的问题。

4)绘画广角

唤起学生拿起画笔,积极表达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是作为艺术教育者应有的责任。坚持引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通过市、区、校等各级艺术节绘画主题比赛,培养并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促进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的达成,并充分解决了教学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的突出问题。运用联想与想象等多种方式,传统和现代的绘画工具与材料,进行各类主题创意和实践,构思并生成主题作品。

5)“单元化”校园主题绘画实践

依据选择性必修课程“中国书画”、“绘画”等模块,开设“水墨回中”和“印象回中”我校“单元化”校园主题绘画特色课程。增强学生对绘画基础理论的探究及个性表现,增强鉴赏和品评能力,美术核心素养审美判断、美术表现等能力,沉浸式体验中国绘画或西方绘画的独特魅力,衍生出了我校的校园文创系列。 

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知校”、“爱校”、“绘校”等绘画实践活动为单元化课程的核心。课程始终围绕“美育”来开展,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

 

主要成效

本课程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注重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课程研究成果在校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

 本课程直接应用于我校美术学科高一、高二、高三学生,从2010年开课至今,受众者已超5000人,范围广且持续时间长,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其中,“艺术分享”部分,让每位同学都有展示的机会,发表名家名作之己见,共同积累了更多的美术学习经验,至今留存有近200份优秀同学演讲视频或片段。“单元化”主题校园课程《情满大槐树》、《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系列延伸出了具有个性化的系列文创产品,深受师生们的喜爱。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资之深,取之左右而逢其源。结合国家教材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我校美术教师各自擅长的专业及教学特点,满足了同学们对相关课程的兴趣爱好与发展需求的同时,教师本身也在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我校教师撰写的《我的课前五分钟》教学实践案例,曾在2018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举办的第六届北京市中小学教育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单元化”课程教学设计《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在2022年西城区中学美术学科教学设计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教师还结合自己的美育实践,相关系列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参与编写了人民美术出版社面向全国发行的第一套中小学《美育》(共18册)教材,参与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综合学习手册》(设计、工艺、雕塑、现代媒体设计)一书的编写,已出版发行。

(三)发挥课程的辐射功能

特色主题研究“民族服饰”之《回族服饰》,曾在2014年北京市美术学科教学实验成果现场会, 2015年京津冀美术联合教研活动中做现场展示,获得与会专家与领导好评。单元化校园课程《情满大槐树》,2021年作为我校北京市金帆艺术团市级验收公开展示课,受到专家一致好评。

相关主题教学实践成果,多次在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部美术学科教学设计评选等活动中获奖。如:主题研究、艺术分享、美术馆之旅等模块中的特色课程,在2013年度西城区中学美术学科教学成果评优展示中获得“特等奖”。在20176月“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研究——北京市美术学科教学现场会”中,教学实验成果各项展示效果突出、质量优秀,被评为教学成果一等奖。在2021年人美版美术教材培训与美育工作研讨会中,为各区教研员及学科骨干教师做《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美育经验交流,广受好评。

 

主要特色

()倡导探究行为的民族“融•和”特色

民族融合铸就大中华文化,我校单元化校园主题绘画中“水墨回中”与“印象回中”,主题研究中“民族服饰”、“伊斯兰建筑”等特色探究课程,融入且渗透了我校的民族文化特色,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和辉煌历史,以及民族和合精神及思想内涵,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经历“像艺术家”一样的创作过程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生成创作主题(文化理解);研究艺术家的生平、风格与创作观,鉴赏并借鉴经典作品(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熟悉材料与工具,沉浸式体验并学习艺术家的表现技法(美术表现);搜集创作素材,进行构思或构图(创意实践);寻找媒材与工具动手创作(设计、制作),不断地像艺术家一样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修改完善(美术表现、审美判断);最终完成作品,展示交流,学习总结等。

() 追求开放式的真实性学习结果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个性,要承认和尊重他们存在的个体差异。相应模块中“单元化”课程、“绘画广角”等便是满足同学们开放式全面发展和个性的需求。“艺术分享”演讲环节,同学们除了可以讲解中外“名家名作”,也可以开放式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其他艺术领域来分享。如果要深入研究的同学,还可以继续做成“主题研究”或选择相关内容的“美术馆之旅”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

在我校“绘画广角”喜迎建党百年之际,我校美术教师将红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开展了《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绘画专题活动。让同学们通过专题画展、画作交流、党史讲座等方式,传承红色基因,铸牢理想信念。

 

美育心灵,宛如春风化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真心祝愿——美育之花在回中学子的心中永远健康孕育,尽情绽放!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anmotong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