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学校组织进行了北京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申报。经过市、区两级专家的评审以及北京市教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2021年7月,我校课题《后疫情时代下的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治理体系实践研究》正式立项为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该课题负责人为我校德育副校长李娜同志,核心成员均为经验丰富的一线班主任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本课题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逐步建构完善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促进家、校、社合作育人的实效性。
根据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关于课题开题工作的相关要求,西城区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北京市立项“一般课题”统一进行了线上集中会议开题。2021年11月5日上午,我校立项课题负责人李娜副校长应邀参加了第5组“一般课题”开题论证会。共同参加本组开题论证的还有北师大二附中、实验中学、西城教育研修院等立项课题负责人与各校科研室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柳夕浪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胡定荣教授,西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侯冬玲老师作为第5组开题专家出席了本次论证会议。
开题论证过程中,李娜副校长代表课题组对课题进行了全面地论述。李娜副校长首先从课题研究的背景出发介绍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汇总、整理和分析,详细论述了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科学的界定。然后,李娜副校长紧密结合学校协同育人发展现状,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实践目标和理论目标,围绕制度完善、机构设置、专业培训、课程建设等维度,对课题研究内容进行了重点论述。最后,李娜副校长对研究思路方法、课题组分工以及预期成果等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开题报告内容,一致认为该课题能够及时把握时代需求,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全面系统,研究目标清晰明确,研究内容完整系统,研究方法选择得当,论证分析逻辑严密。通过本次开题论证会,课题组对课题研究的实施有了更深的认识,将进一步聚焦研究目标,完善研究方案,积极推进课题研究。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共育才能创造学生美好的未来。我校通过课题研究赋能学校协同育人实践,使学校、家庭和社区共织教育愿景,必将提升学校整体育人效果,为实现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