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为进一步深化高中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中教学质量,2022年10月10日,在3号楼阶梯教室召开了主题为《以终为始 反思问题 再出发》的高中教学工作会。快3网下载安装到手机赵隆颢校长、党委张燕书记、刘琰副校长、李娜副校长、王涛副校长、课程教学中心司主任,以及全体高中教师参加了本次工作会,共同聚焦高中教学质量的改进提升行动展开交流活动。
教学工作会第一项,刘琰副校长做了主题为《理性分析 明确目标 厚积薄发》的主旨交流,围绕高考成绩、考情与学情、高中教学工作建议三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
在高考成绩分析中,刘校长梳理了近三年北京市、西城区以及学校的大数据对比情况,清晰呈现了学校的线率情况、学校在区域范围内的整体与各学科位次排名、以及选考科目赋分情况统计,理性分析了试题难度及形式变化、赋分把握、选科人数及群体差异等方面带来的挑战,学校选考科目的不足、亮点与选科赋分的启示等。
在考情与学情部分,刘校长首先通过对近三年考试命题趋势研究,详细分析试题难度变化、高考高考命题方向与高考的导向作用,分享了两点课堂教学的启示:一是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要求学生语言或文字表达,引导学生完整、规范表达解题思路及过程。——让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课堂;二是从高一年级起,重视课堂教学设计引入真实生活情境,在情境中学习知识,分析问题,力求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遇到”尽量多的生活。然后,在区域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近三年模拟试题小分的分析结果,详细分析学校学生在基础知识、发展性试题、基本能力等方面的学情表现特征,从学校学生实际学情出发,进一步明确了新一届高三努力达成的目标,反思了教师教学理念、学生学习理念、教与学行为的改进方向,指导教师要重视复习策略,关注学生学习方法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状态,提升学习效果。
在高中教学工作建议部分,刘校长结合高考带来的启示和校内优秀学科案例,生动、具体的提出四点教学工作建议。一是教师要依据课标和高考要求,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制定三年的教学整体规划;二是各学科要重视对新教材的研究,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三是教师结合学情细化学习指导,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四是以严谨教风培育良好学风。
教学工作会第二项,张海琳老师和刘娣老师与全体教师分别分享了高三备考经验。
张海琳老师代表2022届高三语文学科备课组分享了主题为《欲觅金针度与人》的备考经验。张海琳老师首先分析了高三语文备考中遇到的困难。2022届高三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面临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与人文主题的双线推进,单元教学设计与单篇教学的配合,语文核心素养四个层级的递进等,每个学期的课时都紧张无比。在新高考背景下,优秀人才所具备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能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解决实际问题和特殊情境的语文思维品质,新的高考导向对我校的复习备考提出更高要求。2022届高三学生的学习,受到多次疫情的影响,如何减小疫情影响,并打破讲、练、评、考周而复始的原地踏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面临困境。然后,张老师针对备考困境,提出了破解之道。第一个办法就是制定欲占先机的备考策略,借鉴往届经验,制定周密计划,利用区、校教研深入研究近年的高考题和模拟题,找规律、辨方向,反复筹划专题复习与统测讲练的双线模式,收效颇为明显。第二个办法是备课组三个人形成背靠背的稳固三角关系。张老师说:“高三语文备课组是一个互相支持,互相督促,互相温暖的团队,大家集体备课,分工合作,彼此信任,高效备考。在我们这个小小的备课组里,既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又有“没有你的,我的,只有我们的”这样的工作氛围。”第三个办法是在师生日复一日的攻城略地中,通过“人盯人的死磕战术”,走进学生心灵,实现师生共情,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第四个办法是在攻坚克难中,通过做课研课、学生活动、论文反思、出题磨题、承担区教研等过程收获成长,持续改进,构建高效课堂。
刘娣老师代表2022届高三生物学科备课组分享了主题为《统筹规划、织网赋能、专项提升》备考经验。刘老师首先介绍了如何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下,通过四次织网赋能行动,引导学生复习备考。第一次,一轮复习中,在课堂上,老师带着,以课时为单位建网;第二次,在二轮复习时,课后让学生建知识单元网,把网织大;第三次,一模后,在课后,老师打样,学生总结,织横向比较网,把网织密,第四次,二模后,所有学生重温教材后,优秀学生整理整本书的概念图进行资源共享,这样就能把大概念的网进一步织牢。接着,刘老师立足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总结出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是我校学生复习备考的重难点,以实验为抓手是突破重难点的有效途径,通过思维性实验和实践性实验这两类实验的复习,使之同时作用于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培养。刘老师同时分享了除了实验中涉及的逻辑之外的链条逻辑,并以机理表述题为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科学表述能力。
最后,赵隆颢校长与全体教师进行了坦诚的交流。赵校长强调这样的高中教学工作会,具有不可替代性,突出了真和实两个字。近年来生源的变化,新高考的要求,带来诸多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做了什么、做的怎么样、还能怎么做,相信今天的工作会会给予各位老师许多有益的启示和建议。通过参加各学科新老高三的交流会,深刻感受到回中的教师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尤其印象深刻的是老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这应该是回中应有的一种学术研究的氛围,应是回中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鼓励教师要树立迎接新课程挑战的信心,借助学校搭建的各种载体,创设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良好学术研究场域。
本次高中教学工作会,历时两个小时,交流内容丰富,充满着研究的意蕴,明确了高中教学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共享了素养导向的教学策略和措施,展现了学校教师以生为本的教学智慧和责任担当,凝聚了全体高中教师新课程实施的信心和力量,承载着对未来高中教学工作的展望和期待。相信,在全体教师的携手努力下,必将开启新学年高中教学工作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