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学校教师一体化育德能力的提升,我校开展了“讲述我(我们)的育人故事”征文评选活动,为广大教师搭建育德能力展示交流的平台。开学伊始,校党委收到上交的教师征文近50篇,作品聚焦班级文化建设、家校沟通、教师个人成长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内容,记录了老师们在育人过程中经历的暖人事迹与心得体会,彰显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情怀和专业素养。经评委评审,2023年度,学校共有36人获奖,其中一等奖9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17人。
2023年3月28日,校党委召开了“讲述我的育人故事一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师德主题演讲会,校党委委员、第一支部书记张秀书老师主持会议。
王涛副校长宣读了本次主题征文活动的获奖名单。赵隆颢校长、张燕书记、李娜副校长和刘琰副校长分别为获得2022年度西城区优秀征文奖的6位获奖教师和2023年校级征文获奖教师颁发了荣誉证书。现场的老师们对获奖教师致以热烈的掌声。
本次征文内容见深度、思想有广度、观点多维度,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在育人、化人方面的师德修养和道德情操。老师们用暖人的笔尖、真诚的话语,记录下自己教育生涯中印象深刻的经历,感受真切动人,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回中老师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的实际行动。
师德风采演讲
四位教师作为获奖教师代表,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育人故事。
谢星老师在演讲中讲述了自己担任高二1班班主任期间的故事,面对状况百出的班级,谢星老师采取了先亲师,再信师,进而引领孩子们成长的策略。在谢老师细水长流的教育下,学生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转变,成绩也有了很大提升。谢老师用他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引领不是一腔孤勇的单打独斗,它是班级文化的建设,是润物细无声的传递。
栾颖慧老师从五育并举的角度着眼,将劳动对于学生的教育作用娓娓道来。栾老师通过言传身教,从班级的日常清扫开始,从每一次劳动实践开始,用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教育智慧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她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王骁老师从一次白刃相向的亲子冲突开篇,讲述了教师在亲子关系构建中的特殊作用。王老师通过家访与持之以恒的反复沟通,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实现了与家长和学生的共情。他以师者的责任与专业的指导化解了家庭危机,传递了有温情的教育,践行了自己师者的使命。
郭欣老师讲述了与自己学生时代的物理老师之间的二三事。“长大后我就成为了你”,在自己敬爱的教师的影响下,郭老师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教育之路。她认为好教师就是播种星光的人,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传递着爱与理想、信念与使命,指引着孩子们前行的路。
四位老师通过记录点点滴滴的教育行为,讲述了他们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坚守教育初心的决心。他们的真情表达传递出了回中教师的师德大爱,带给了在场教职工强烈的情感共鸣,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他们的演讲给全体教职工上了师德建设的成功一课,让回中教师进一步坚定教育理想,一路向前。
最后,张燕书记对本次征文和演讲活动做了总结发言。张书记表示,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用教职工身边的榜样传递师德的力量。引导教职工从“被感动”到“见行动”,在教育实践中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张书记也对全体教师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希望老师们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积极进取的态度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是希望老师们主动成长,不断完善自我,做高尚师德的守护者。她号召全体教职工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踏实做好每一天的工作,用实际行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教书育人
栾颖慧:教育真正的荣光,是让学生成为完整而幸福的人。
谢星:我从不奢求我的教育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我想教育就像山间的小溪,轻抚着它怀中的每一颗石子,岁月绵长,穿透石壳,潺潺的溪水会把我的理想浸润到每一粒石子的心里。我想,这样的教育才来的真实、持久。
王玉:为了安全,我们习惯性地取消了一些可以让学生去尝试的机会,试图以杜绝的方式来营造安全的氛围。殊不知,只有大胆地让他们去经历,去跋涉,去探索,才会让其有所感悟,获得真正的成长。为了效率,我们经常剥夺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喋喋不休地告诉学生这个该如何,那个是怎样,试图一股脑地把自己的所知所得全都倒给他们。却不知,只有激励他们去尝试、去发现、去寻找,才能使其享受发现的快意和创造的乐趣。
关于教师成长
郭欣:教师是份特殊的职业,她面对的是有血有肉、充满喜怒哀乐的孩子们。一路前行一路成长,我们总是可以分享到学生成长路上的快乐和点滴进步的惊喜。我爱我的老师,因为她们时人生路上的明灯,点亮了前行的路。那些用心做教育的老师们,就是学生人生路上的灯塔,即便学生长大后与他们隔山隔海,但是这份温暖的记忆却会永存,困境中黑暗时给予向前的力量和勇气。现在我也愿化作这明灯,引着我的孩子们走向黎明。
关于师生关系
韩祎:教师这一行业,要求很高,在精进业务,提升能力的同时,也要琢磨自己的特点,给自己准确的定位,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与学生年龄相近,他们喜欢的也恰巧都是我的爱好,唱歌、游戏、电影、视频、下厨,都是工作之余的喜好。如何在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同时,对班级有积极正向的引领,我想,真心,真诚,真性情,是打开沟通之门。
欧雨萌: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异常震憾我的心灵:“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如今在我看来,好的教育不仅是教师对学生单方面的指导和付出,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的奔赴。作为教师绝不仅仅是像蜡烛一般燃烧自己直到殆尽,而是在教育、和学生的相处的过程中,他们给予的信任、依赖,同样也滋养着教师的心灵,这种被需要的感觉不断充实着内心,成为精神的养分,使教师在教育岗位走得更久更远。
康达:同事和前辈老师会给我授课的建议,家人朋友会给我安慰和鼓励,但我总觉得缺少了一些什么,似乎是一种来自学生的支持。这种支持不是一种建立在教师权威和知识不对等的基础上的服从,而是一种出于平等情感的、友谊式的关爱。学生是单纯的、善良的,当他给予你纯粹的、不掺杂任何身份地位而导致的情感的关爱时,天下最美好的要素就会充斥在那个时空。
关于家校合作
韩照懿:家校关系其实是零存整取的过程,日常与家长学生的沟通交流就是在储存家长学生对老师的爱和信任,学生出现如在学校受到意外伤害等特殊情况就是消耗的过程。只有平时建立起相对牢固的信任关系,当意外情况发生时,家长和学生才能相信可以通过老师的帮助合理解决家校问题,而不是选择其他渠道解决问题。班主任在面对学生亲子关系问题时,能以情为基、以法搭建,成为亲子关系的桥梁,帮助学生和家长调解亲子矛盾,是赢得家长学生信赖的重要环节。
周斯博:对于教师而言,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是一门必修课程。我相信只要我们用真诚赢得家长信任,再以真诚回报家长的信任,良好家校关系的形成一定会更加水到渠成。
王骁:回顾这一次次家访和家长反复沟通的过程,自己能和家长换位思考,也更理解了家长,也更能和家长达成共识,实现家校协作育人的目的。我秉承的一名师者无私地爱学生的教育情怀是我所坚守的初心,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理性指导工作实践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和形成正确价值观是我的使命,我将继续尽自己所能助力学生更全面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