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快3网下载安装到手机第六届“非遗”文化节——舍增泰先生讲清真菜的制作

[日期:2017-05-18]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17516日中午,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厨子舍”的第21代传承人,舍增泰老先生来到学校,进行“清真菜的制作”的讲座。当天中午,金帆厅座无虚席,许多同学都是刚下课就到门口排队验票,有序入场。学校里感兴趣的老师和餐厅厨师们也纷纷慕名而来。

舍增泰老先生家族的“厨子舍”在2007年被收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餐饮业6家里唯一没有餐厅的代表。“厨子舍”传承600多年,是北京最古老的餐饮品牌是北京清真宴席的代表,目前有150多种菜肴,被称为是“清真菜中的满汉全席”,而传统清真民间宴席的制作手艺一直由回族厨行掌握,而非餐厅。舍老制作的美食已被联合国和国际慢食协会认可,向世界各国宣传推广。

回族厨行是勤行,类似今天装修队,哪里有需要就那里。“厨子舍”清真宴席的特点是上菜快,多种菜肴从落座到起座,只要25分钟左右,所以称为流水席。如此快的翻台速度对“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菜做得好坏,灶占50%,如今会砌灶的只有“厨子舍”。要根据宴席的需要砌出单眼灶、多眼灶,火候由泥来控制,被称为“舍家灶”。

“厨子舍”以品种丰富、做工精良、上菜快、文化内涵深而闻名,较有名的糖卷果、驴打滚、艾窝窝、杏仁豆腐都是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佳肴。厨子舍的菜谱没有文字记录,都是靠口传心授来传承,除了“厨子舍”的传人,具体做法外人不得而知。“厨子舍”举办的民间宴席,其影响远及东北方向的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西北部可达张家口地区,南面到了石家庄地区,在北京回族中间更是家喻户晓,被回族群众公认为唯一世代相传的“大家”。

讲座之后,舍老还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同学们询问了一些清真菜的做法,舍老都亲切细致地为大家讲解。

 

 

以下是一些同学听过讲座的感想:

初一(3)班的刘佳一:“让我最喜爱的清真菜是艾窝窝,起源于元朝,色泽雪白,形如球状,口感黏软,味道香甜。我们现在很幸福,一年四季都能吃到!”

高一(4)班的苗昀渤:“第一次参加这种京味儿民俗的活动,舍老师以渊博的学识打动了我。”

初一(5)班的何滟浓:“糖卷果儿是舍老师的曾祖父发明,受到大家的喜爱。”

高一(6)班的郭春然:“舍老讲了他自己的经历,他当过司机,最后还是选择继承家族传统手艺,说明舍老是一位热爱非遗并想发扬光大的人。”

初一(3)班的何紫璇:“我虽然不是回民,但我通过这次讲堂对回族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前认为非遗离我遥不可及,现在我知道了其实非遗就在我们身边。”

 

获得“京味儿”小品鉴师的有刘佳一、郭春然、苗昀渤、何滟浓、张婧旖、何紫璇、丁妍、何奕晨、刘昕彤、杨岱伦、王嘉瑄、赵鹏、张好、王品源,请以上同学到政教处领取小礼品。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anmotong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