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7日,高二的全体师生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位于昌平区小汤山的天安农业种植研发基地参观。
基地始建于1984年,具有生产现代化,产品高质量的优良传统。初来乍到,园外几个绿色的大字——“特菜大观园”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园内之景颠覆了我们的想象,没有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伯伯蹲在田间劳作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现代化工业大棚和穿着白色大褂的研发人员,充满了学术的氛围。
同学们首先来到了天安农场的大讲堂,一位身着蓝绿色制服的讲解员为我们从多角度讲解了中国农业的发展,还介绍了大棚的演变过程:首先是用玉米或芦苇的杆做成墙为农作物避风,而后为了保温,又发展出地膜覆盖和最初的温室大棚,最终利用科技打造出了工业大棚。这种工业大棚全靠计算机管理,节省了不少人力。而且能严密控制温度和湿度,大大提高了蔬果的品质。
最令人赞叹的是,“大数据”下的蔬菜运输:“大数据”指的是新处理模式下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从农民清晨采摘蔬菜,运输到加工车间,全部由电脑记录今日采摘的数量,检测每颗蔬菜的品质,减少了人工的疏忽;包装成盒之后,通过运输车在卫星实时监控下运送到各大超市、农贸市场,若有车辆出现问题,系统将报警,后台工作人员就会立刻与司机交流;此外车内还装有检测温度的装置,在运输中保证蔬果的新鲜和品质。真的很难相信,我们每天吃的蔬果如此来之不易。
此后,生物组的同学们有幸聆听到了一堂微生物应用课。在天安农业的老师细心讲解中,同学们的好奇心渐渐调动起来,了解到了微生物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利用固氮微生物进行生物固氮,既能减少生产投入,又能避免环境污染,而且提高了作物产量;我们平时吃的食用菌就是一种能够为人类直接食用的微生物,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在天安农业的老师讲解中,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各种微生物的世界和丰富的微生物的应用。有些微生物不仅可以食用,还可以作为肥料和生物能源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乐观的应用和前景。当同学们更多地了解这些微生物之后,才明白如何更好地与它们和谐共处。
听完讲解后,我们来到番茄工厂参观。两座巨大的玻璃大棚中满是绿色,绿色中星星点点的红色混入其中,一串一串的像是红色的小灯笼。而在绿色的下方并不是土地,而是一块块的小方块,里面是岩棉,这便是无土栽培技术,无需土壤,靠计算机定时增加养分便能维持植物正常的生命活动。真的好神奇!
抬头观望还会看见一些黄色和蓝色的条带,这是用来粘虫子的粘板,这样就无需喷洒农药了,既安全又环保,一举两得。临走前我们还收获了惊喜,有幸品尝了这里的特色番茄,味道好极了!
离开了广阔的番茄工厂,我们走进了各个大棚中,棚中种着各式的农作物,不管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不管是果实的还是叶菜,都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排排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墙上的仪器严密监视着温度和湿度,天安正是做到了以科技化的生产、管理和生物防治技术,保证了蔬果的安全与新鲜,可见科技的运用和创新是多么重要。
走出大棚,我们来到了体验室动手制作“蜂蜜唇膏”。原料有蜂蜡,小烧杯,电子秤。在老师们的指导下,所有同学都小心翼翼地倒入蜂蜡、橄榄油、鱼肝油,溶解,搅拌,罐装。看着自己亲手做的唇膏还可以使用,那心情别提有多开心了,这次体验非常有意义,不仅制作过程有趣,而且成品还十分有用。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最先进的农业培育技术,了解了无土栽培的相关知识,甚还深入了解了天安农业内部的企业文化,在工作人员的带领讲解与亲身体验下收获颇丰。身为国家继承人的我们将来也要投身于科技研发,不仅仅是农业还有很多地方也需要科技人才,唯有科技才能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