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一月,我们期待已久的河南研学活动正式开始。踏着皎洁的月光,高二年级全体师生在北京西站集结完毕,踏上了前往河南的旅程。
11月7日一早我们抵达了河南郑州,并一路乘车来到了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是以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进行建设的。园中,街巷房屋、贩夫走卒皆似画中走出。在游赏中,同学们了解到宋装的华丽,领略千年古都汴京的繁华胜景,观看了精彩的民俗表演,还品尝了河南特色小吃,收获颇丰。
下午,大家走进了位于兰考的焦裕禄精神体验基地,“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并了解到了焦书记的生平。同学们也拿起锄头,架起推车,追寻先行者的足迹,体会着劳动的光荣与快乐。
阳光和煦,微风拂面,我们开始了第二天的研学旅行。带着对中医的好奇与对知识的向往,我们步入了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凝聚了无数医者的智慧。这是我们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中草药植物标本,了解了各种中草药材的名称与外观。我们还聆听了有关李时珍生平与《本草纲目》的讲座,学习了一代代中医薪火相传的“大医精诚”的医道。
下午,我们来到了洛阳南山石三彩基地。导游给我们讲解了唐三彩的由来、特点和制作工艺。在欣赏了流光溢彩的唐三彩艺术精品后,同学们纷纷拿起画笔,认真地为自己的唐三彩上釉,制作属于自己的作品。待拿到烧制好的成品,同学们更是爱不释手。
晚上,我们走进了洛邑古城,在霓虹灯光的摇曳下领略了古城的迷人风景,虽然游览时间很短,但同学们都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第三天上午,我们参观了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龙门石窟,它创造了现存窟龛之最,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接着,我们来到了白居易故居——白园,全体同学背诵了《琵琶行》,以表对伟大诗人白居易的怀念。
在享用了洛阳特色美食后,我们来到了黄河小浪底。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小浪底水利工程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可发挥防洪发电灌溉防凌排沙等多种作用,并对劳动人民的力量和精神钦佩不已。
在最后,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前往了最后一个目的地——中国一拖和农耕博物馆。一拖由毛主席亲选址,在“一五”期间造出了中国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是中国工业的起点。通过参观一拖工厂生产线和农耕博物馆。
晚上六点三十分,高铁抵达了北京西站,河南研学活动就此圆满结束!回想这四天的研学经历,大家都感慨万千,各有收获,这次活动中的点滴温暖都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成为回忆中最闪亮的一颗星星。
撰稿:研学新闻部高二5班冯子益、房韶光
摄影:信息中心刘涛
校对:郭悦
【同学们的感受】
1.
在唐三彩基地,通过亲手上釉,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唐三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增强了我们继承中华传统技艺的历史责任感。
2.
参观了河南中医药大学,我想: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学生,以后会走入各行各业,但我们都应该学习并践行中医医生们认真负责,至精至诚的优秀品德,在自己的位置认真工作,服务社会。
3.
通过参观龙门石窟,同学们对我国的历史又增添了新的认识。但当我们看到无数佛像被列强毁坏,我们心中又充满了不甘和惋惜,只有自己强大,才能震慑敌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强大,祖国才能强大,我们要努力强大自身,才能增强祖国的实力!
4.
这次研学活动让我们收获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不管是焦裕禄书记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决心,还是小浪底建设者们团结一致,潜心钻研的精神,或者中国一拖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坚持,都将会为我们面对未来泥泞重重的学习与生活增添勇气和信心,我们会一直铭记这些感动,一路咬牙前进,坚定信念,不断提升自我,为学校、为社会、为祖国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