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0 月 10 日,我校高中语文组老师们齐聚实验信息中心楼202教室,开展了新老高三教研交流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以考导教,以考促教,共享教学智慧,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活动在教研组长赵敏老师的主持下顺利展开。
在此次活动中,老师们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在上一轮高三收获的心得与经验,对每个题型的特点、难点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细致地分析。
郭菁老师为新高三文言文的备考提供了思路。她特别强调了真题和重点区模拟题的重要性。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可以让学生们了解高考文言文的出题规律和趋势,同时结合重点区模拟题进行针对性训练,能帮助学生们熟悉各种题型和解题技巧。此外,要关注学生的畏难情绪,要鼓励学生敢想敢思,让学生肯读肯写。
赵敏老师着重分享了诗歌鉴赏、古诗文默写、《红楼梦》阅读这三类题型的备考经验。她对这几个题型的得分率进行了细致分析,强调在训练中要结合学情,有所侧重。她特别提到了诗歌鉴赏是一个难点。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古诗的“言、意、象”,以此为抓手,引导学生整合“言”与“象”,结合“常”与“变”,涵泳诗情,品味意蕴。
作为2024 届高三备课组组长的姜慧敏老师则以“问耕耘,也问收获”为主题对高三备考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反思。姜老师特别强调了基础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扎好马步,练好基本功。此外,她还细致分享了“散文阅读”“语言基础运用”“微写作”三个模块的备考经验。她认为“真读懂”文章是做题的基础,要带领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旨。让学生学会审题和规范作答。用好成题,做好限时答题训练。
随后,王鸣鸣老师对议论文的写作教学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她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高考阅卷过程中的所感所得。她说:“表达之道即为思想之道,表达常常是思维的外化。那如何进行思维训练就成了教学的痛点和难点。如何解决痛点,突破难点呢?鸣鸣老师提出了三个切实可行的方法。一是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分析词语就是分析问题。二是围绕关键词展开,不可“另起炉灶”。三是设置假想敌,通过黄金三问打开思路。其分享全面深刻,为大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赵雅文老师则以最新高考真题为例,分享了自己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所积累的几个小妙招。一是对比同一素材的一类文和三类文,让学生明确优秀与不足之间的区别,从而有所提高。二是每次训练要有针对性,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反复训练同一个点,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三是可以尝试将阅读与写作打通,让学生学会从阅读文本的经典语句和故事中汲取素材,为写作助力。
最后,赵敏老师对各位老师的发言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总结。她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考题,也要关注“语文味”,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此次交流研讨会不仅为新老高三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也为高一高二的老师们带来了最新的考情,最新的学情,最新的策略。对新高三而言,是一场及时雨;对高一高二而言,是一场春雨,“润物细无声”。“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全组老师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收获颇丰,对考和教都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方法。接下来,将在教育教学的道路上继续深耕,接稳接好接力棒,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严谨的态度,投身于教育事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