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学校政治组始终秉持从学情出发、深入钻研高考的理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近期,高三政治备课组教师通过讲座与研讨课相结合的方式,接力探索主观题解答的有效路径,为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全力以赴。系列活动在西城区区教研中进行交流。
10月29日,肖伟老师在区教研中针对本校学情做了关于《解题能力提升的思考与实践》主题讲座。讲座伊始,肖伟老师以对教学实践的深入思考为切入点,分析了学生在国际模块主观题答题中的表现。肖老师指出,当前高考国际模块主观题具有一定难度,尽管学生在某些类型题目上得分相对较高,但总体而言,面对高考常考的难点,仍需全面提升能力,不能偏废任何题型。例如,学生在面对如完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生物安全会议发言提纲等题目时,暴露出对主题理解不准确、忽视材料信息、对中国立场与做法把握不到位等问题,肖伟老师分享了一系列教学方法。例如思路引导上,强调紧扣主题,要求学生每段回答都紧密围绕主题展开,避免跑题;在操作层面,肖伟老师提出了几个关键要点:一是简化要求,二是区分对待不同水平的学生,三是反复练习,四是强调理解运用。
讲座最后,肖伟老师还对教学实践进行了反思与展望。提出在学生解题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慢功夫”与“快招”的结合,思考如何在扎实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有效掌握答题技巧。
11月12日上午,一节聚焦法治单元复习的区级研讨课在快3网下载安装到手机进行,授课教师王晓晓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复习课,旨在提升学生分析材料和解答主观题的能力,全区高三政治教师参与交流研讨。
课堂伊始,王晓晓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了全面的知识回顾,为后续的案例分析和答题训练打牢知识铺垫。在“一组社会观察”环节,王老师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从法治视角深入剖析不同场景的材料。同学们热烈讨论,通过找关键词、联系学科知识,分析出立法机关的民主立法、执法机关的严格执法以及司法机关的公正司法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随后,王老师引入一道经典高考题,以某市检察机关督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的案例,组织学生分析法治在其中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师生深入讨论了如何有效分析解答社会现象题目的策略,强调了对材料整体把握及问题本质理解的重要性。
课后,区级教研员杨灵老师对本节课进行评价,充分肯定了师生在课堂上积极深入的讨论,强调在分析社会现象题目时,不仅要关注材料整体,更要深入理解问题本质,这有助于提升学生解题能力。同时指出,讨论内容广泛涉及教育方法,如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运用正确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对法律和社会的理解等,都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因素。此外,杨灵老师还提到,教师重视学生的情感与心理状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观点,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引入社会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将法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这正契合当下教育改革的目标,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批判性思维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各学校老师也展开热烈研讨,15中张依依老师、14中孟鑫老师以及39中杨惠淇老师提出了各自学生在期中考试中面对这道题出现的问题,比如学生概括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跳出主体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等问题。
此次系列活动为教师搭建了深度研讨平台,面对我校学生学情丰富多元的挑战,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挖掘学生潜力,积极寻找突破点,将是我们未来教学侧重点。回中政治组将以此次系列活动为新起点,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模式,持续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