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和20日,我校高中语文组承担了两次区级教研讲座活动。“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高中语文组致力于深耕课标和教材、细研学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两次区教研展示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高超的专业素养。
11月13日,由我校高中语文组石磊、张海琳、董珂、王萌、王鸣鸣五位老师组成的“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写作教学的体系建设与教学策略”研修小组承担了区级研修课程的教研活动。董珂和王萌两位老师作为代表,做了主题为“新课标写作素养要求与新教材写作教学结构”的讲座。两位教师在三年一体化的基础上,致力于展示我校高中作文教学系统性建构的思考和实践。
董珂老师根据课标要求和课程改革内容提出写作教学的三条主线,第一条线是文体写作的教学线,将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与教材篇目教学进行整合,并以“打开五感”的记叙文教学课例来呈现文体写作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有效解决学生记叙文写作中缺少细节描写的问题。第二条线是人文主题线,设计人文主题整合篇目教学和写作训练,使写作材料有了不同的落点。第三条线是打通阅读与写作的七大母题,分别是传统与当下、人类与自然、科技与人文、教育与成长、自我与他者、个人与时代、责任与担当。
王萌老师基于对部编版教材写作任务的梳理,在教学考一致性的前提下,探索记叙文写作“读写评改”三年一体化训练序列的构建,并以“有力量的对话”教学实践呈现立足教材、打通读写的实施路径,以及日常教学中写作能力训练多样化尝试。核心策略是在阅读教学创设“有我之境”,引导学生发现“我”与万物的关联,强化学生作为主体的参与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创作“有我之文”。在日常教学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和发散、联想、关系思维等写作思维训练,通过趣味性活动吸引学生兴趣,积累语言素材并合理运用。
教研员周京昱老师高度评价了回中研修组群策群力,为三年一体化写作教学制定的清晰框架,两位老师各有承担又相互衔接,抓住了写作教学的命脉。周老师强调写作教学的道与术应该双向奔赴,道术共重,以道为引领,以术来落实,两位老师对于写作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具体操作都有独到性,也具备借鉴意义。
11月20日,赵敏老师就新教材活动单元设计向全区高一老师做了题为《城门开,请君莫徘徊》的分享交流。本次讲座也是基于参加市级课题“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活动单元教学设计”做的展示和汇报。在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活动单元个性化解读的基础上,赵敏老师对必修上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做了整体的教学设计。她分别从单元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单元教学背景、单元教学内容的自主设定、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等维度做了详细说明。该教学设计的创新性在于以学校所在的宣南地区为依托,挖掘地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从学生耳濡目染的生活入手,提升他们对“家乡文化”的深入体验和思考,引导他们对文化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剖析文化现象,为文化传承建言献策,提高对家乡文化的思考与认识能力,增强适应社会、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增强认识社会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通过丰富的学习材料和精细的实践设计,为活动单元的教学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该设计也赢得了教研员和老师们的肯定和赞誉。
两次教研活动不仅是主讲教师个人风采的展示,更是高中语文组全体教师勠力同心,始终以教学、科研为生命线的理念的体现。在教研组新生力量不断充实、青年教师日益增加的背景下,为教学能力的提升、专业素养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高中语文组将继续奋楫扬帆,不断提高全组教师的实践研究和科研创新能力,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