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探索石榴情怀与民族团结——艺术组骨干教师展示

[日期:2024-12-18] 来源:  作者: [字体: ]

2024126日上午,我校艺术组骨干教师、西城区学科带头人赵先好老师带来了一堂题为《石榴映古韵——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果实情怀与多民族共同体》的公开展示课。刘琰副校长以及艺术组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此前,美术学科已被评为北京市特色课程,此次公开课更是对该荣誉的一次生动诠释。

课程伊始,赵老师巧妙地运用跨学科知识开启了这堂精彩的课程。他选取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石榴》诗词作为课前导入,优美的诗句瞬间将学生们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遐想的艺术氛围之中。在吟诵诗词的韵律里,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古代庭院中石榴树的繁茂景象,一颗颗饱满的石榴如红宝石般镶嵌在翠绿之间。随后,赵老师将视角从诗意的文学转向了日常生活。接着,自然流畅地引入了中国古代绘画中的石榴作品。从古代名家的细腻笔触下,学生们领略到了不同历史时期石榴的多样风采。

在课堂的核心环节,学生们开启了一场充满挑战的绘画之旅——初绘石榴。尽管首幅作品或许略显稚嫩,石榴的形态不够完美,色彩的搭配也稍欠火候,但却是他们探索艺术世界的勇敢一步。

紧接着,赵老师进行现场示范,他的每一笔都如行云流水,精准地勾勒出石榴的轮廓,细腻地描绘出石榴籽的晶莹剔透。

在老师示范的启发下,学生们迎来了再绘丹果的实践提升。许多同学在这一过程中,真切地体验到了从首幅画作貌不扬到次篇佳作韵悠长的自主式渐进学习乐趣。他们深刻领悟到,艺术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地尝试、观摩与反思中逐步实现的。

课程尾声,赵老师进行了深刻的思政总结,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以“石榴籽”比喻民族团结的论述,强调了各民族共同交流与发展的重要性。同学们纷纷表示,这堂课不仅让他们在艺术上有所收获,更在思想上受益匪浅,对民族团结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这堂由赵老师精心准备的课程,犹如一把艺术的钥匙,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通往绘画艺术殿堂的大门,让他们在其中尽情遨游,汲取知识与灵感的养分。评课时,艺术老师们纷纷表示,赵老师的这堂课为他们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借鉴,促使他们重新审视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带来更丰富、多元且富有深度的课堂体验。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anmotong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