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立足学科素养,寻找有意义的“细节”——高中历史组区级研究课活动

[日期:2025-01-03] 来源:  作者: [字体: ]

1213日,我校高中历史教研组承担了一次西城区研究课活动。活动研讨内容为高中历史统编版教材选必二第11课《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如何讲好高中选必教材一直是高中历史教师的一大困惑,教研员贾海燕老师针对该教学困惑带领全区高二历史教师不断进行尝试探究,在高一暑假就拟定由李蓓老师指导杨新晨老师设计一节全区展示探讨的研究课。

课程设计并非一帆风顺。在筹备过程中,两位老师面临了资料搜集困难、案例选择复杂等诸多挑战。在一次次的讨论与修改中,两位老师以贾老师一次讲座中提到的教学方法为引导,最终决定从教学评一体化出发,聚焦两座城市,用微观“细节”联系、融合必修和选必教材。该课程设计得到了教研员贾海燕老师的认可。

该课设计以曼彻斯特与上海为切入点,将教材逻辑转化为教学逻辑,进而转换为学生的学习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的逻辑。设计了三个主要学习任务立足学科素养寻找到有意义的“细节”,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构建课程框架,引导学生切换显微与望远,提升思维深度和广度。

同时该课设计也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视角创设了新的情境,兼顾必修教材与选必教材的融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综合迁移,利用已有方法、知识尝试自主探究新情境下的新问题,拓展学生思考角度提升学生的认识和素养。将学科核心素养融入其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学生形成事实上、综合的多角度之间的互动关联。

课后,贾海燕老师与听课教师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入讨论,对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回中历史组的教科研能力给予了肯定。在贾老师的引导下,听课教师们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有的老师认为该课设计利用新颖的情境和材料聚焦具体城市并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从中启发很大;也有的老师提到该课有些环节可以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善。研讨结束后李蓓老师和杨新晨老师依据研讨的成果进一步完善了课程设计,这种不断优化改进的做法不仅提升了回中历史课堂的学术含量,也为区高二教师如何更好地用好选必教材进行教学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anmotong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