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学校的生命力集中体现在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力上,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学校的发展。基于以上认知,学校于2013年底选拔中青年教师中的骨干力量,组建“笃学班”。希望打通学校与市区级师训、科研部门的合作渠道,建立起“笃学班”成员的教育教学科研共同体,希望能不断提升成员的教育教学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彰显回中特色的名师团队。
耕耘各以时,志在秋有获,“笃学班”的培训研究已进行了两年半。教师发展中心于5月16日和5月23日组织成果汇报系列活动,在这两次汇报中,李金鑫、王莉、肖伟、金未老师进行了说课展示;乔昆老师做了题为《行动研究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的课题汇报;李娇老师完成了现场课《Unit1 What did you do?》;孙艳英老师和杨怿老师在操场上进行了现场课《实心球》、《篮球》;而殷茉老师和石磊老师分别从学科角度探讨如何设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册》和高三作文教学口诀;最后由教师发展管理中心进行了笃学班培训总结。
回首两年多的培训历程,“笃学班”主要采取“导师制”来促进成员教学及科研能力的提升,由高校教授、特级教师及教研员组成的导师团队指导成员们进行了课堂教学诊断和科研课题研究,成员们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完成了课堂教学的改进和科学研究的推进。同时“笃学班”还采用专题讲座、课堂观摩、外出考察、沙龙交流等多种培训形式,以满足成员不同层级的成长需求。
此次展示活动只呈现出成员们的部分成果,而在这两年中,每一位“笃学班”成员各有精彩之处:王莉老师承担区级公开课《湖心亭看雪》,完成区级《落实<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改进意见>》专题发言;赵敏老师承担区级微写作研究课,完成了区教研现代诗歌单元教学设计、区教研对高考探究性试题的思考,成为西城区教育系统学科教学带头人;刘欣老师承担区级诗歌教学研究课,完成区教研探究能力教学实践;石磊老师承担了区级“选修专题教学设计”讲座,承担“诗题互解”高三古诗复习研究课,成为西城区教育系统骨干教师;李娇老师的《浅谈如何利用多媒体网络化教室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荣获《中国教育学刊》优秀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完成区级同课异构公开课;乔昆老师成为《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优秀实验教师,成为西城区教育系统的骨干教师和西城区初三兼职教研员,完成北京数字学校初高中英语微课多节录课任务,参与2015年中考英语命题工作;张彤老师完成《万有引力与航天》、《图像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单摆》等区级研究课,并在中学物理教师实验技能大赛西城区预赛中获得一等奖;李金鑫老师在西城南区高中化学老师基本功暨说课与微课展示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在“西城杯”中学课堂教学展示与研究活动中获一等奖,在第九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选活动中获教学案例类和课例类特等奖,论文《“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教学价值及教学实现》获第九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论文类一等奖,成为西城区教育系统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丁芬老师在第九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选活动中获课例类一等奖,参与北京数字学校初中化学学科微课录制,承担教育部基础教育优质数字资源建设项目中微课程的编制和主讲工作,成为西城区教育系统学科教学带头人;金未老师在第九届“全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实施成果”评选活动中获教育案例类类一等奖,完成区级研究课《电解池》和区级微课展示《电解水的启示》,完成区级讲座《初三备课组交流与展示》、《从试题变化看高一教学策略》,成为西城区教育系统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王珍老师在“西城杯”中学课堂教学展示与研究活动中获二等奖,成为西城区教育系统骨干教师;肖伟老师在北京市初中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和展示活动获一等奖,完成北京数字学校初、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微课录课与备课任务,参与编辑《中小学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丛书》、《时事报告湖北版》、《夯实基础提高教学质量——优秀微格教学展示文集》工作;孙艳英老师成为《跑酷运动入门》副主编和西城区优秀班主任;杨怿老师在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中获得技能一等奖和综合二等奖,承担北京数字学校中学体育微课6节,承担区级讲座《绫球》和篮球技能培训及教材分析主讲。
耕耘各以时,志在秋有获。“笃学班”进行汇报展示,是为了及时总结成果、扩大辐射效应,同时也是为了协同更多的同伴,更好的前行。感谢两年多来所有支持“笃学班”培训的领导和老师们,希望“笃学班”培训是在教师成长过程中适时播撒种子,让我们耐心等待秋天的到来,让我们耐心等到让人喜悦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