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背景:
阅读新闻

走近生物“暗物质”——生物组的微生物培训

[日期:2017-11-02] 来源:  作者: [字体: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醇香的美酒,王致和的酱豆腐,山西的老陈醋,还有东北翠花的大酸菜……都是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的实验内容。优质的发酵产品离不开优良的菌种。而要想获得纯种、优良的菌种,微生物的培养、分离、纯化、鉴定、菌种识别等是最关键的基础技术。

微生物之“微”,在于肉眼无法看见,其种类繁多,变异相对较快,比常规生物分类学更难于识别和鉴定,因此被称为生物“暗物质”。故而,菌落的识别与鉴定也一直是高中生物实验中的一大难点。

1031日上午,学校请来了清华大学暨协和医院药物研究所、全国知名专家张玉琴教授,为生物组做了一堂关于微生物识别、分类、鉴定的讲座。

张教授给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讲解:微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与发展前景、命名规则(双名法)、分类方法、特殊菌种的获取途径、菌种的识别与鉴定、菌种的保存原则等。特别是关于菌种的鉴定,目前常采用DNA序列比对法,而有关DNA的各种技术与材料也是现在高考常选用的题材。

为了老师们能直观地认识微生物,张教授还提前为老师们做了几个示范平板:四区划线法、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与透明圈的观察、芽孢杆菌的菌落形态、真菌的点状接种法、酵母菌的菌落形态、放线菌的形态等。

张教授还对我校学生的微生物培养平板做了细致的识别与讲解。面对这难得的学习机会,老师们都在认真地听、专心地记、仔细地看、积极地问。

通过这次学习,老师们对微生物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对于科技前沿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有了更宽的视角。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yanmotong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