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必须根植于教学实践的土壤,在实践中有所思,有所得,有所为,有所获。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的理念在落实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同伴间的互助、交流与合作。基于此出发点,学校鼓励各个教研组进行校级课题的研究。
2018年4月24下午,快3网下载安装到手机校级课题开题报告会在309会议室举行。报告会由课程教学中心乔昆主任主持,出席的专家有西城教科所彭波副所长和西城区语文教研员周京昱老师。
首先,由七个课题小组的负责人从课题研究的背景、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的实施计划及人员分工、预期研究成果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初二语文备课组的《初中名著阅读专题式读写交互教学研究》,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以中考规定的名著阅读书目的阅读任务群作为内容,以规定名著作为载体,指导学生做“感悟性”的专题学习,即让初中学生读“整本书”,针对研究专题写读后感和读书总结,从而帮助学生从“机械接受”走向“自主建构”,既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静心读书,建构经验,钻研有价值的语文问题,又能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充分活动起来,交流观点,形成有质量的读书成果。
高中语文组的《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的作文教学研究》,根据近几年来北京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聚焦于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文体,力求找到一个学生在高中三年能有阶梯性提高的训练思路和实施策略。该课题通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入理解和把握,从“一体四层四翼”的维度上,对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层面分别切入,从主体性写作的角度研究学生的写作心理和训练方法,建构新课程理念下高效的高中作文课堂教学案例,探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作文教学高效指导策略,总结新课程理念下中高作文教学高效性研究对于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高中语文组的《高中经典阅读的校本资源整合与研究》课题组的老师们计划整合两年来经典阅读教学内容和各种活动,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经典阅读问题的归类整理,开展基于课堂教学、基于学习活动、基于试题命制的研究,尝试构建经典阅读的校本体系与资源库,力求为今后经典阅读的推进积累经验和指明方向。
初中物理组《物理科学方法与中考相关性的研究》,以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和初中物理教材为依据,以新中考改革方向为指引,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将物理科学方法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析中考与物理科学方法的结合途径。教师尝试并探索具体物理学方法在构建问题教学、规律教学及实验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将物理科学方法的内容和思想与指导学生解决新中考题目的实践结合起来,力求对学生物理试题分析能力和层次的提升有所指导。
初一数学备课组《有关课后追踪练习转化学困生》通过对几个不同类型数学学困生的个案研究,试图科学、具体地解释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和特征,通过课后追踪练习夯实数学学困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逐步摆脱“困境”,并找到有效的实施方案,以及对教师、学生和学校今后发展的建议,以利于今后对数学学困生群体的认识与研究,从而使大量学困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化学组《基于提升化学学科素养和健康生活能力的课程开发》,开发“基于提升化学学科素养和健康生活能力的课程”,以便更直接地将化学与生活关联,促使教师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将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引进课堂教学,引领学生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做理性的生活者。
美术组的赵先好和杨玉彤老师《美术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的爱校教育,将美术知识(印象派绘画、中国水墨)与学生学习生活空间——校园造型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位、多视点,发现、寻找、理解、表现校园的美感。让学生喜欢美术、学会美术,用画笔表达对校园、大自然的感受与思想情感,增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两位专家对这七个课题的价值都给与了极高的肯定,也很赞赏老师们能够在自己的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科研精神。同时提出了中肯的指导意见。例如,对要研究问题的聚焦精准,小切口,深挖掘;文献综述是发现问题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的框架,要紧密结合所要研究的问题;预期效果和预期成果的不同等。
最后,刘琰副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既鼓励大家把研究坚持到底,提出了对课题前景的殷切希望,并表示学校会提供各方面的支持来鼓励教师参与科研课题,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搭建平台,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研究氛围,还要以制度作为保障,进行全过程建档管理。
各个课题组将以此次开题报告会为新起点,开始科研课题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新征程。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新的课程改革,在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以课堂教学为平台,以研促教,以发现和解决教学工作中的新问题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达到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