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2日下午,快3网下载安装到手机初三化学备课组开展了主题为“基于认知模型的典型题目复习指导”的备课组展示活动。本次活动以一模后复习情况为背景,以建立认知模型的策略,串联起中考经典题型复习。化学教研组的教师们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开始,备课组长张可欣首先解析了大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与零碎教学相比,单元整体教学具有整体性、情境性、主体性、深度性、对话性等特点,有利于学生深入系统的掌握相关学习内容。“单元”既可以是基于课本教材的自然单元,也可以是基于能力发展、核心概念、实际话题等内容的自组单元,而本次活动的内容,正是基于“模型认知”这一核心能力的“单元”。
随后,备课组内各位教师针对中考经典题型,分别汇报了相关认知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张可欣老师首先分享了有关“气液流动与压强分析”的认知模型建构。“气液流动与压强分析”是中考必考内容,也是学生的认知难点所在。从近六年的中考题中,总结出经典问题,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出相关认知模型,即:辨别影响因素—明确压强变化—分析气液流动导致的现象。构建模型后,选取典型题目,引导学生使用模型分析问题,突破压强问题带来的难题。
高曼老师从“无明显现象反应的证明”这一角度,建立相关模型,引导学生复习,提高认知能力。首先明确反应消失与生成物存在这两个构建认知模型的角度,之后结合二氧化碳与水反应、酸碱中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等经典情景,建立认知模型,寻找分析策略。最后,运用一系列精选习题,运用认知模型的同时,引入定性与定量的意识,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为之后更高层次的学习做准备。
刘世美老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享了溶液的相关复习内容。通过解析动静态溶液、溶解度、溶液中反应、配置溶液等中考典型题目,分析知识点和易错点,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解题策略和解题步骤,进而形成认知模型。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构建了对溶液相关问题的认知模型,也感受了建立与应用认知模型的一般方法。
张召欣老师则聚焦“实验题中证据推理的复习指导”,为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提供帮助。通过对课本原型实验——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再认识,构建“明目的,析原理,依现象,得结论”的实验认知模型,并利用这一模型,分析其他课本原型实验,从而游刃有余的应对考试中的实验变式题目。之后,张召欣老师又针对实验目的与实验结论的表述,构建了相关模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于实验的认识与复习。
活动最后,教研组长丁芬老师针对备课组老师的汇报内容做了总结与指导。丁芬老师肯定了初三化学备课组老师们的努力与付出,也指出老师们应该总结这一学年的教学经验,多思考、多研究、多创新为来年的初三化学教学导航引路,为初三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做下夯实的铺垫。
学无止境,致用亦无止境。初三化学备课组的教师们总结这一学年的经验教训,在今后的工作中会继续努力,争取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