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之花 尽情绽放——我校《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美术课程创新实践探究》被认定为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
2024/3/26 9:09:55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北京市关于深化育人方式改革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提升学校课程整体建设水平,以课程为核心促进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发现、总结和推广区域及学校课程建设成果和典型经验,北京市开展了2023年普通高中特色课程征集认定活动。经学校推荐,西城区遴选,北京市教科院课程教材中心评审,最终我校美术组赵先好、温浩江、杨玉彤、郭悦老师开发的《美育之花尽情绽放——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美术课程创新实践探究》课程被认定为北京市普通高中特色课程。 课程理念
在课标的指导下,着眼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合理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以美育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参与美术学习。综合运用美术学科及跨学科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高中生必备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本课程相关模块的创新改革,运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等教学方式与思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制定相应的学习任务及课程目标,最终形成我校美术学科特色课程。
  课程目标及学科核心素养的细化及呈现
依据课程内容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促进高中培养模式转变,构建开放性、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等指导思想。
美术核心素养能力的养成是循环上升的过程,高中第一学年重点培养学生“发现美”,第二学年“欣赏美”,第三学年“表达与创造美”。通过“艺术分享”、“美术馆之旅”、“主题研究”、“绘画广角”等活动,以及“水墨回中”和“印象回中”等单元化校园主题绘画特色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们进行临摹或创作,用绘画语言及工具材料等进行美术表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美术核心素养的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等能力。
  课程内容梳理及系统性、结构化呈现
在教育部关于艺术教育的最新精神中,特别强调了“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学校艺术教育必须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道德情操,培养民族情感,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成长”。
  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我校高中特色课程,通过“艺术分享”、“美术馆之旅”、“主题研究”、“绘画广角”等课程形式,以及“水墨回中”和“印象回中”等单元化校园主题绘画特色课程,增强学生们对相关绘画的基础理论探究,个性表现等活动,增强对绘画的鉴赏和品评能力,美术核心素养的美术表现、审美判断、文化理解等能力。
(1)艺术分享
我校高一、高二年级,每节美术课堂的前5分钟,为各位同学的“艺术分享”时间。充分尊重学生对于艺术表达的个性,鼓励他们充分展现自我并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
课前“艺术分享”活动,依附于高中必修课程《美术鉴赏》。其知识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共六个单元17个主题,分别为美术鉴赏基础、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民间艺术、中国现代艺术等六个单元。坚持引导学生从以下四点进行分享,①内容描述②形式分析③画家意图④作品评价。
双新背景下的美育教学,对于学生美育个性的充分展示、理解与充分尊重,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很容易能让学生对自己分享的感兴趣的内容记忆犹新,更充分解决了对美术鉴赏等教学模块教学重视不足或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快3网下载安装到手机 官方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
Baidu
map